0%

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

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

因为对历史感兴趣,所以我希望从各个角度审视中国历史,所以选择到了这本⎡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⎦。书的作者叫郭建龙,曾经是财政记者,多年的采访与资料收集使他能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现实。书的内容以分析中华帝国的历代的财政为主,却也通过回看历史来分析当前的中央经济改革。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是:国有企业不放弃、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、政府控制发钞权。我们通常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特征,是从马克思开始就决定要必须守住的三大基础。但是作者通过回看历史发现,其实,这所谓三大基础并非舶来品,而是中国历史上一直依赖的手段,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已经频繁使用国有企业、公有土地制度、垄断货币发行的手段敛财,这些手段不是从外国学来的理论,而是传统带来的本能。

本书将中国的历史依据制度和财政的传承性分为三个周期:

  1. 第一个周期以官僚制度上以中央集权为主,残存一定的诸侯制;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,财政税收最初以土地税为主,逐渐开辟出国有企业、金融垄断与卖官鬻爵。这个周期始于秦汉,结束于南朝。
  2. 第二个周期的制度特征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和科举制,经济上采用土地公有制,税收上实行较为复杂的租用调制,并辅以政府机关的自我经营。这个周期从北魏开始,结束于南宋。
  3. 第三个周期的特征是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,官僚制度上建立起了具有无限控制力的集权模式,并依靠封锁人们的求知欲形成了巨大的稳定性。这个周期在财政上是保守的,以土地税为主,放弃了纸币体系,回顾原始货币体系。这个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,在元代继续发展,到了明清两代形成了稳定的模式。

这每个周期都包含若干个朝代,第一个朝代往往从混乱中建立新的官僚和财政制度,形成基础;在后来的朝代中即使出现了改朝换代,却往往没有彻底推翻前朝的制度基础,在管制、财政上有很强的继承性,所以被视为周期的延续;直到周期的最后一个朝代,巨大的社会崩溃引起社会基础的全面改变,才会被新的周期所取代。

汉代最初面对强大的诸侯制残余和崩溃的经济结构,他们采取了鼓励自由经济,并逐渐从财政上收缩诸侯权利的做法,并取得了成功,形成了初步的中央集权。但到了汉武帝时期,由于战争财政的需要,建立了国有企业和金融垄断,并以破坏正常官制为代价加强中央集权。王莽时期,政府进行了激烈的、带着计划经济色彩的财金计划,但是由于政府干预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太大,导致了政府垮台。

东汉继承了西汉的社会经济结构,也全盘接收西汉的社会弊病。由于官商结构的发展,东汉出现了板结的社会分层,这种分层一致持续到魏晋南朝,严重到影响政权存续。第一周期由于户籍人口消失、财税不足,政府变得羸弱不堪,最终因丧失了调整能力而崩塌。

北魏出现了土地公有制,历经西魏、北周和隋,到了唐初,形成了以政府分配和回收土地为特征的公有制。但是唐代的土地公有制去很快失败了。唐代的土地公有制崩溃直接影响了税收,此外政府必须同时统计人口、土地和家庭,由于这超出了当时政府的统计能力,对财政照成了巨大的拖累。所以,唐代虽然经济大发展,财政却不健康,这导致了安史之乱。唐代后期进行了土地私有制改革,加强专卖制度,形成了庞大的国有垄断经济。这些特征传给了五代、两宋,并在宋代形成了庞大的政府垄断。

宋代,因为高昂的战争和养官成本,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,形成了中国离殇上最壮观的专卖制度,并开创了有历史性意义的纸币实验。纸币最初由民间发行,后由政府将发行权收归国有,并发现了纸币巨大的财富再分配效应。从这时开始,后代政府都通过纸币从民间吸取财富,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系列恶性通货膨胀。

从辽金开始,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,放弃了不稳定的纸币系统,回归原始的货币制度,但是这套制度又足够简单,足以维持很长时间。实际上,清朝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。但是到了清末,随着海外影响的到来,中国财政才开始了近代化的路程,并有了突破农业社会桎梏的机会。

这本书不仅仅是回顾古代,而且通过研究古代问题来研究现代。了解了古代的财政逻辑之后,再看待现代问题,就有个更广阔的视角。